药师经全文网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发布时间:2019-09-22 09:48:37作者:药师经全文网

怎么放下?要晓得,你不要去用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眼见,我用耳听,我都用,眼耳鼻舌身全用上,但是什么?不执着。不执着就是不用第七识,末那识是执着,我不用它;第六意识的分别,我不分别就是不用第六识。相宗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就是修因的时候,我们现在要下这功夫。所以真修行,真放下,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分别执着是愈淡愈好。我们先从什么?先从淡薄,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那你就很有进步。真正能够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我们往生就有把握。如果不肯放下,那就没有法子,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所说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放下,口念弥陀心散乱,分别执着的习气还在,没减少,这个不行。

所以佛教给我们教得好,你看佛教后世的学生,必须遵守两桩事情,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讲的,第一个持戒,第二个吃苦。‘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都得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不能持戒,不放下你就不能吃苦。这两桩事情好事!帮助你成就道业,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你要是不愿意持戒,持戒受拘束,不自由、不自在,不愿意吃苦,换句话说,你还愿意继续搞六道轮回,不就是这桩事情吗?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那我就老老实实持戒,真正学吃苦,生活愈简单愈好,这个事情重要。所以这个智慧,经上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智慧?明心见性的智慧,这是无比无等无胜。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智慧现前,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中国同学们都熟知的,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他也是一时顿舍,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这很了不起。放下就见性,智慧就现前,障碍没有了,见性成佛。

\

再看,‘又《往生论注》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其义为,通达于真如之智慧,名为般若。’实际上跟前面讲是一个意思,无上无比无等无胜,就是通达真如。真如就是本性,通达真如就是明心见性的智慧,叫般若,可见它不是普通的智慧。我们今天习惯上讲,言词上说,这世间人的智慧我们称之知识,通过戒定慧得到的那是智慧,不通过戒定慧全是知识,决定不是智慧,这要知道。也就是说阿罗汉的智慧从哪里来的?清净心来的,我们这经题上后面这五个字。阿罗汉的智慧是清净心,也就是说得清净心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

菩萨的智慧是从平等心来的,平等比清净高,分别没有了;佛比菩萨更高,佛是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看看清净平等觉,声闻、菩萨、佛陀,这在经题上告诉我们,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一句佛号。所以你会念,清净心现前,这真会念。念一辈子佛,心里面还是妄想分别执着,那你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出不了六道轮回。他不是白念,做为来生后世的善因,他这一生当中考试不及格,来生后世遇到缘继续再干,这个现象是正常的,是普遍的。

\

惠能大师当时就能开悟,就见性成佛,我们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修了多少世,他才有这样殊胜的境界出现。我们过去世修学功夫比不上他,那要加功用行。不过我们虽然功夫不行,这一生当中遇到了净土,这真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统统可以带着去。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只有把业障统统消除,你才能提升,唯独这个法门,它不需要断烦恼。它需要什么?你能把烦恼伏住,烦恼在,不起作用就行了。用什么方法伏?一句佛号。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了,不管这个念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这是念起。

善念,诸位知道三善道;恶念,三恶道,只要是念头起来就是六道轮回,那个业起来,它在浮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取而代之,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三善道不相干,跟三恶道也不相干,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念念相应,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明了,千万不能错过。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抓紧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世间任何行业都不相干,都可以去做,只要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就成功了,那叫真正念佛人。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那就是真学佛、真念佛。《大势至圆通章》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话重要!我们明白之后心就安了,道理明白,不再疑惑,信心就十足。所以我们看到念佛往生的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那是我们的好榜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