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个新词日益为学术界和宗教界所熟知,这就是宗教经济学。广义地说,宗教经济学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宗教与经济的关系,宗教如何影响经济,以及经济怎样影响宗教;二是以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宗教,这就是所谓的宗教市场论;三是指宗教场所自身的经济研究,例如寺院经济、教会经济等。
就已有的研究而言,关于寺院经济、教会经济的研究早已有之,也有许多优秀的成果,可以看作是宗教经济学研究中的传统部分。而以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宗教,以罗德尼·斯达克的《信仰的法则》的出版为标志,已经获得西方特别是美国宗教社会学界的话语霸权,成为新颖而主流的研究方法。此书中文版在2004年问世后,对中国的当代宗教研究已经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将中国宗教市场区分为红市、黑市和灰市的三色理论,不仅被看作是该理论在中国语境的灵活运用,更被认为具有普遍性价值,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语境中,进而被理解为对宗教市场论的发展。
相比之下,对宗教与经济的关系的研究,似乎更为落寞。也许有人认为,宗教与经济分居人类生活的两极,距离太远,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就笔者对中国宗教的观察看,似乎宗教与经济间的直接关系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就宗教对经济的影响看,最直接的,宗教元素是中国旅游经济的要件。旅游资源,简单地说包括自然和历史文化两大类。在中国,“自古名山僧占多”,几乎没有什么自然风景没有传统宗教场所的。在历史文化方面,佛教和道教文物占据了文物的半壁江山。众所周知,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应地,作为旅游的核心资源,宗教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乐山、舟山、登封这类宗教文化圣地。
不仅如此,许多行业现在都将宗教作为经济元素来利用。上海地铁公司发行了以100个佛教圣地为图案的地铁通票,一销而空。上周,中信银行武汉分行与湖北省佛教协会又联合发行“平安祈福卡”,是一张集佛教、文化、珍藏、慈善,融存取款、转账、消费、投资理财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信借记卡,充分利用了大众的佛教情结。而打着佛教招牌的素餐馆、茶馆、矿泉水等也逐步为人所熟知。
再者,宗教对企业家和商人也有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最近有学者在开展信仰与企业家关系的研究,探讨宗教和信仰对企业家思想和活动的影响。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的现代回应。与此相关的社会慈善问题也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中国新一代富翁在处理财富的时候将会想到宗教吗?
现代经济发展对宗教的作用也是明显的,由此也引来国人对当代宗教的种种议论。很多宗教人士已经不再是隐居的形象,而是运用最现代的技术工具,直接介入现代经济生活。宗教团体办公司的也越来越多,当然从根本上看,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办医院、学校和慈善团体。宗教组织也逐步现代化了,优秀的宗教领袖,常常被称为宗教CEO。在宗教理念方面,开放、积极地介入社会生活,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宗教思想成为主流,人间佛教、人生道教、爱的基督教等等,无不如此。在一定意义上,宗教的这些新发展,直接颠覆了许多人对宗教的神秘想象,这以少林寺面临的种种争议最为典型。
不过,经济对宗教的更有力的影响,可能是政府和市场的介入。在中国,由于宗教巨大的经济功能,许多地方政府和公司都开始将宗教作为一个经济因素直接利用,寺院的建设和管理由此进入一个非宗教因素推动的轨道,专业宗教人士成为打工仔。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任你有一双慧眼,也可能越看越朦胧。(信息来源:魏德东的博客)
编辑:小月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