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发布时间:2019-10-14 09:44:35作者:药师经全文网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理者。

此之真理,本为如来大觉悟中之所证明,其未觉悟人当然不能证明,故须用名字言说讲明出来。此讲明其理之言教等,即为佛教。如明各个人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等,有十二因缘之理。

\

明世界众生大概,都不免于苦,而其苦由贪等烦恼、杀等恶业所集成,非天与神所造;若欲解脱,须修对治烦恼之道等四谛之理。

由人以至于万物皆是因缘所生,各各无自体性,故究其体性完全是空。然亦不无由因缘和合而有之幻有。遂显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之中道实相,是为诸法实相之理。

此等真理,世人于事实上犹不能证明,须依教义以成为理解,常去观想修习,乃能改变旧心理为新心理。

\

乙、即为一切众生开示实践修证上之方法者。

此云法,即四谛中之道谛。约之、就是六种过度之方法。此方法是得到如来觉悟之最扼要之方法。

第一种、谓各人各抱为我之见而生贪吝心,遂以自私自利为中心向各方面去贪求不舍,致成损害他人以至互相残杀之种种恶行。故佛以布施之法度除其贪欲悭吝。若能将自己之身命财力完全牺牲出来利济群众,是为由不觉心而转成觉悟之第一步。得到此种觉悟后,则坦坦荡荡,心无愧怍,得大安乐矣。此为布施度悭贪之方法。

第二、谓佛常为众人所说之好事恶事,有或应去作、或不应去作之分别。应去作者当积极作去,不应作者止息不作,如此名持戒律。谓将身心行动,合于轨范,合于理法。如于视听言动之时,戒其非礼等。此为持戒度犯律之方法。

第三、谓寻常之人虽具慈心,若遇猛利非理之事加于身,则原来之慈悲心即不能安住;遂起瞋恚乃至发生损害,故须有忍辱心以保持慈悲心。此为忍辱度瞋恚之方法。

第四、精进者,谓有进无退之意,凡一举一动,皆以世界众生之利益为前提。其上三度之行,在世人往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有懈怠放逸,不能继续,致失圆满。故应将前之三度推之进步,在止恶行善之时使身不惰,百折不回,悍劳忍苦,精勤去作。将很深很深之不觉心,根本翻起,以成究竟之觉悟。是为精进度懈怠之方法。

第五、有情之心,皆为六尘所纷散混乱,故清晰明彻之智慧不得现前。如何方能使心有自主之力,不被境夺,则须修禅定。禅定者即修静坐,然又不同他教之静坐。佛法之静坐是将心力集中,而使处于和平统一之地位。在初练习时,专心一境,如将心寄托于气息上,气息出入而心亦随之出入,是为入手方便之一种。余如中国人皆知道念阿弥陀佛,将心力集中于一句阿弥陀佛上亦能得定。总之、修禅定者,是将散乱心收缩凝结起来。是为禅定度散乱之方法。

第六、是般若度愚痴。愚痴者,即不觉之谓。而人及众生充满了愚痴,虽有小小知识亦在大黑暗之包围中。人事上须明了之处亦多不明了,遑论万有全景。若欲达到全景明了须修佛智慧,欲修佛智慧须以前之五度为基础。至散动心已变成静定之心,心之精神力也就宏大,即能根据佛说之万有真理去作实际考察,如从十二缘起之理去观察人生之根源等。久之久之,观察之能力增加,不必依佛说之理而自能了知。再进一步,亲证宇宙人生之真相就是得真觉悟,即能离去无明黑暗。如是展转增上,到于究竟就是成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