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辽东平原,流传著一个感人的故事。县城的远郊有一个破旧的小马架,住著一位年逾半百的妇女,人们只知道她叫张家的,没有人知道她确切的名字,她拾破烂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在拾破烂的时候发现郊区医院有一个弃婴不时地发出暗暗的哭泣声,便把弃婴抱回了小屋,这样的弃婴在三年内她拾了四个。她把拾来的能吃的东西嚼烂,一口一口地喂养。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怕养不起,有的则是非婚生育,孩子出生就不幸地遭到遗弃,连自己都很难养活的她竟奇迹般地把4个孩子养大了。
20年后,有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有1个孩子参军成了军官,后来都在省城里成家立业,孩子们把老人接到了城里,争抢著抚养老人。老人走了,那间马架子虽然破旧得几乎用手一推就能倒,但却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人们用栅栏把马架子围起来,修了一个大门,在门上挂了一个牌子,上书“善良屋”,在马架前栽了一些树,人称“善良树”。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利益至上”的原则已成为许多人的准则,一些美好的东西正一点一点流失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多了些戒备,少了些善良。而上面这则故事所讲的一个连名字都不被人知道,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继的老人,却用拾来的东西养育了4个栋梁之材,她用善良哺育了人性的纯粹。
对于善良的流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一种不幸。善良是一种不带功利性的人性原则,是一个人的一种内在的纯真。让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善良回报的同样是善良,故乡的那位老人便是一个佐证。 善良是一棵树,是一棵常青的树。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