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佛教修行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20 09:46:00作者:药师经全文网

佛教修行的方法

对修行者而言,一位高明的师父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使你少走许多冤枉路,更不致走错了路。在修行的准备工夫而言,节制五欲,是很重要的。这是由于五官的媒介而产生的种种不好的心理活动。这些由五官反应而生的种种是修行的障碍。所谓五官的反应,是指眼所见、耳所听、舌所尝、鼻所闻,以及身体所触,而使心里产生了喜怒哀乐种种情绪,这就叫作五欲。因此,修行的人,对日常物质上的生活要淡泊,不可被声、色等五欲所迷乱,然后才能讲到主要的修行方法。

大乘菩萨的主要修行方法,叫作六度。六度是用六种方法由有生死有烦恼的凡夫这一边,到无生死无烦恼的那一边去。也就是从生死的苦海到达涅槃;从烦恼的凡夫转成菩提。就如乘坐一艘具有六种器具设备的船,航向对岸成佛的路上去,这就叫六度。

(一)布施

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是最容易的方法,通常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也无力的人怎么办呢?那你从旁用嘴说两句好话好了,哑子呢?那就只要心想这是好事,我若有能力一定去做,人家做好事,我也满心欢喜。可是如果有人,不出钱、出力,专门叫人去做好事、帮忙人,是否也算得是布施?事实上他劝人为善的行为,即是出力的布施。

\

世界上行善布施的人,并不全是富翁,甚至所谓同病才能相怜,自己有痛苦有困难,觉得需要人家帮助,因此见到别人有痛苦困难,便也希望有人去帮助。有人厌恶不肯出钱做善事、布施的富人,而称之为“为富不仁”。其实富人的钱,如果不是横财,原是由于舍不得用钱,把一个钱一个钱省下来,积聚而成富人;如果把钱全用了出去,他就成不了富翁。所以我们应该劝富人布施,但不可挖苦他。

布施有二个对象:一是布施贫穷的人,即是帮助需要救济的人;另一是布施宗教团体,即是佛教说的佛、法、僧三宝。

我在纽约曾对学生说,你们要多多布施给三宝,有一个学生嘻嘻笑起来,我说:“你笑,是不是因为我是三宝中的出家人,我要你们布施,要你们不可贪心,结果把钱都给了我?”他说是的。

诸位有没有想到为什么要布施三宝?佛教说布施三宝比布施穷人功德来得大。我们用钱救助人,是希望以一个钱救十个人,还是希望一个钱救不了一个人?布施给三宝,三宝所做的事是,帮助所有需要救济的人得到佛法。因为人类的真正痛苦,不在于缺少物质。佛教的重点是帮助人们在心理上解决痛苦、解决烦恼,这是彻底解决痛苦的方法。布施给三宝,三宝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重大的问题,所以布施三宝比布施穷人的功德来得大。

也有人说,出家人不做生意,也没有钱布施给人,是不是也修布施功德?告诉诸位,布施并不全是用钱,而且,用钱财布施只是小布施,用佛法智慧布施才是大布施。因为救济人身的困难是小布施,救济人心而得解脱生死的痛苦是大布施。昨天与今天,我在此地做的就是大布施。

(二)持戒

第二“持戒”,持戒不仅仅是守清规的意思。持戒的本意是:所有不该做的坏事应该戒除,已戒除的坏事不应该再做;没做过的好事应该去做,已做过的好事应该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总而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忍辱

第三“忍辱”,忍辱不但要忍受一切侮辱,而且要忍受一切痛苦,更要忍受所得到的快乐。如果能忍受痛苦、忍受快乐的话,就是我昨天所说的“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了。

(四)精进

第四“精进”,精进是为了我们肉体的生命和佛法的法身慧命。所谓肉体的生命,是指血肉之躯的生活现象;佛法的法身慧命,则是我们的信仰所赖以延续的活动现象。为了神圣的悲愿,我们要花最大的努力,不灰心、不退缩地做下去,便是精进,假若没有精进的精神,便可能凡事虎头蛇尾,或者一曝十寒。那么,无论是对日常的生活,对身体的维持,以至信仰生活的修持,不是半途而废,便是萎靡不振,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

\

(五)禅定

第五“禅定”,我教禅定,分成三个步骤,也可说分为三个阶段,而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是身心平衡,第二是物我合一,第三是物我双亡。

身心平衡:就是使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做到了,我们便是正常而健康的人。物我合一:是一般宗教经验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即是我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凡是中西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及大宗教家,都可能达到这一阶段。物我双亡:只有禅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禅,就是教你达到“无”的境界;无,并非等于没有东西,而是没有之中,一切都存在,可又并不等于物我合一。物我双亡是到了真正开悟之后,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是假的,虽然是假的,世界还是照常存在。在此三阶段之中,我们又可以用三个名词来解释。

身心平衡是小我的阶段。即是平常所感到的正常心理状态之下的平静安逸的自我感。物我合一是大我的阶段。此我的存在和宇宙万物的存在合而为一,不管上帝在我心里或我在上帝里面,都是大我的观念。物我双亡是无我的阶段。既无小我,也无大我,只是清楚地、自然地、活泼地、无碍地存在。

诸位不要以为修禅定必须要坐在那里的。修禅定有许多方法,静坐只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已,禅的开悟,并非只靠静坐,只是开始时,需要静坐的基本训练。实际上念佛、诵经、忏悔、礼拜、祈祷,无非是要使心力集中,而禅的初步工夫,便是如何训练你的心力集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便是心力集中。心无旁鹜,只有一个念头,集中在一个念头,这就禅定的初步工夫。所以诸位不可把禅定的范围看得太狭小,禅定是包括一切修行方法在内的,禅是通于大小三乘及显密二教的。

(六)智慧

第六“智慧”,智慧包括有三个项目:闻慧、思慧及修慧。闻慧是经由眼耳所见所闻的一切修行方法而得到的启悟。思慧是看到、听到,或学到东西以后,加以慎思明辨的工夫。修慧是从修行前面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及禅定的五种方法中所得的悟境。以上六种修行方法,是一体的,其重心则在智慧上。不过,想要得到真正的智慧,则必须兼修其他的五种方法。如果撇开其他五种,仅修其中一种,譬如说老是打坐的话,纵能开悟,悟也不会深的。

在此,我要告诉诸位,为什么六度把智慧放在最后,因为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无非希望修行者的最终目标是智慧,得到了智慧,即是开了悟,开悟可使人们摆脱烦恼。如果想得到智慧,一定要解除自己的烦恼,烦恼解除了,智慧自然出现,智慧出现了,烦恼便解除,这是循环而互为因果的,所以修行越深悟境越高,智慧越深烦恼越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