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就是帮助我们分辨世间法的相对,了解人与事相对的纷扰繁杂,不为纷扰繁杂所迷惑,藉著佛陀的道理方法,精进修养来化解因相对所引发的问题、困扰、烦恼,直到圆满的觉悟,也就是零缺点,才算是圆具了的佛陀之法。
什么是无定法呢?佛陀于法的主张,必须具备因与缘的聚合,但不舍其自然性;从法的种子因,配合适宜的助缘,顺其自然条件,就有万事万物的发生;就像橘子的种籽为第一因,仰赖土地、阳光、空气、水、人工等许多的助缘,从播种、发芽、成长、茁壮、开花、结果等一连串的生命历程,完成一个阶段的循环现象。所以说,万法因缘和合而有,自然之性为之增上。
因此,法的认定,在说缘起,不说有的开始,以循环性来说因果现象,就像鸡与蛋的关系是一种法的现象,谁也不能肯定其最初是什么?因为法的最初与最后,只是一种因的组合,果的显现;如果因如鸡蛋,缘如鸡母,因缘和合,蛋成鸡,鸡生蛋,无始以来,循环不息。如果要分别,只能暂取时空,立一个单元,现前的生与灭,一个循环。如此类推,得知过去,比量未来,综合三世,以至无始。
无始,是说明一切众生及事理诸法,都是因果循环 无有起始,也就是元始不可得。譬如「鸡与蛋」的法则,鸡生蛋,蛋生鸡,孰前孰后?二者皆因,缘生而成鸡或蛋,轮转变化,无有元始。所以,于事物、于众生,一切诸法,皆无有始,若有,也只是一个阶段的分段现象。佛法说无始,说出了万法因缘和合的道理,如有开始则必无因,有始即是有最初,有最初便否定了因,故于事物、于众生,一切世间等法,皆无有始,如今之生,从过去因而有,过去之生,复从过去,如是类推,故说元始不可得。
在佛陀的思想中,法的因缘法则,因果关系,主要在教化众生如何培育智能,在面对现前的人与事时,能以现量,或比量,或非量的方法,悉知现在、过去、未来,关系自己与人和事的利害;从因缘法则中去认识,在因果关系中去了解,并于体验中有所发现,努力地突破那一连串为什么的障碍,以至成为一个完整无缺失的觉悟者。
因此,佛陀从不以「一加一等于二」的方式来教化众生,是依对方的根机、职业、环境而说他能理解的道理方法,经典上谓之「应病与药」,是什么样的病而给与什么样的药,绝不是「一味单方」治百病的方式来教化众生。所以,佛法无定法,是依于时空不同的条件而异,虽是方法,却不能指定用什么方法,必须适当运用「因缘法则」与「因果关系」,并顺其自然条件。所得的结果必须不会造成伤害,而是把缺失减少至最低,以至逐渐达到圆满的境界。
佛法不否认现实,是帮助我们如何面对现实,去认识、了解问题,所以不是帮我们找答案,因为答案中仍会有问题。就像老和尚常举的例子:「桌子有四个角,锯掉一角还有几个角?」回答三个、五个、八个皆没错,因为世间法本如此,但这不是佛法。佛法会问:好好的桌子,为什么要锯掉一个角?
在“回响集”一书也举:「树上有五只鸟,被人打死两只,请问:还剩几只呢?」拼命算几只是常情,但佛法会问:鸟在树上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打死牠?又以什么心态打死?....?
在“影子”一书中「苹果的故事」有:幼稚园的老师教小朋友一加一等于二,小朋友不懂,老师拿二个苹果作示例,但小朋友却说:我只要一个苹果和一把刀。一般老师听了当然生气:教你算术就想到吃。甚至在家长面前责备孩子,使幼小心灵受到创伤,可能会影响日后人格的成长。如果是一个学佛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原来有二个苹果,现在拿了刀削了吃掉一个,还剩一个,不也是达到教小朋友算数的目的?!
什么是佛法无定法?佛法是帮助我们觉悟的道理方法,但没有一定的法,只是应病予药而已。例如:烦恼来了,如果不去针对烦恼着手,却以找答案的方式,一定要怎么处理,肯定答案中另存著问题。因为佛法的本意,就是问题发生了。
小心察觉其中的症结,不要急著追寻刻意的答案。有了问题,只求答案,绝不是学佛者应有的态度。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问题、了解问题,不是找答案,佛法不是武器,问题并非敌人;正确的态度是学习佛陀的道理方法,要能融会于现实生活之中;在人与事的际遇中,有问题,化解问题,有困难,克服困难,有障碍,排除障碍。共勉之。(文:潜)
编辑:流云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