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并对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进行了专访。大和尚就当前大众所关注的;如何增加幸福感从净土文化的角度作出解答,佛法圆融无碍,利益众生,与法相应,当下即是最幸福的人。
记者:净土文化对现代人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的指导作用?
大安法师:现代人提出幸福感和幸福指数问题,实际上反映着我们现代人对幸福感的理想,有一种对幸福感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源于他内心缺乏幸福感的一种表达。谈幸福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指标,更多的来自一种主观的体验、内心的感应,所以这里用幸福感,你的感觉怎么样,感觉和他的价值观、对生命的期待是紧密相关的。净土文化在众生的幸福感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正面的,也是非常巨大的。它从来不表现在物质层面,现代人可能追求物质的享受,房子有多大,汽车是什么型号,衣服是不是名牌,那这个作为一个幸福或者成功的硬指标,最后一定会失望、会失落。
因为外在的东西不能给他幸福感的真实内涵,只是幸福的一些必要的要点。幸福感是一种内在的体验,那跟文化、信仰、审美、道德是紧密相关的。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善事的时候,他的内心体验会很良好很正向,他的幸福指数就达到了很高点。做了一件昧心事他一定是有羞愧感的,不敢见人,心怀恐惧,那么他的幸福感肯定是下降的。所以佛经讲幸福跟人的欲望程度、知足的程度密切相关,少欲知足,知足常乐,物质欲望不能太高。知足者待在茅棚里面都像住在天堂,不知足者住在天堂他都觉得像住在茅屋里,这是谈知足和幸福感的关系。
然后幸福和人的一种终极观念相关。为什么颜回在低劣的物质环境当中能够很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并不在意处在什么地方作用,忧虑的反而是他精神世界的需求,他要跟这个克己复礼为仁,他跟仁的状态合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他已经超越于物质层面现象的感受,而是他内在精神的快乐,用佛教话就是法喜, 法喜是超越了一些物质感官享乐的。
净土文化所指向的终极的精神世界是最高的, 是为谈一心具足十法界,我们在人法界,六凡法界的中间,第四重,下面有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上面就是天,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佛法界是生命之中最清净的,最平等的,最庄严的,最快乐的。净土文化指向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十法界当中的佛法界,又称为一真法界。
当一个净业行人,信愿念佛的时候,生命的指向是极乐世界。他跟这个名号跟这个极乐世界的一种庄严在心心相印、感应道交的时候,当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的幸福指数就超高,用现在的网络语就是顶上去了。所以净土文化展开的一些众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就是涅槃的常乐我净,这样的境界乃是九法界众生的最终的归宿。不只于我们拥有凡夫乃至于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这些大菩萨们也都把极乐世界的境界,作为自己幸福感的最高表达。所以他的意义非常正面非常正大,所以弘扬净土文化就能提高国人的幸福感达到最大化。
记者:净土宗自慧远大师庐山结莲社开始,至今传承不绝,您认为净土文化有哪些特质,能在佛教史进程中法脉不断?
大安法师: 净土文化像大海,对待江、河、湖、溪,大海都平等接纳,不会排斥。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最终归宿,现在谈到净土是特别法门,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来了脱生死的,有它特别之处。但是阿弥陀佛建立这个法门的过程跟通途佛法,各个宗派也是圆融无碍的。横向的来看它跟大乘八宗的宗派都是混同的,圆融一体的,比如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谈人天福报,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土文化连世间的善法它都是要包容的。
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解脱道的修行,他也要去持戒,净土文化强调持戒。第三福就谈大乘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也是各宗宗派所要去做的。所以从这个净业三福,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的表达内涵来看,净土文化包容所有的宗派,乃至世间的善法,应该一切宗派的修行功德作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记者:在如今大信息背景下,你觉得佛法的弘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大安法师:现在是网络时代,微信微博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现在应该要与时俱进,否则网络都充斥着负面的贪瞋痴的信息,也不是太好。高科技也是双刃剑,看他怎么用。用得不好它就是魔王波旬的东西,用得正就是佛菩萨度众生的东西。禅宗讲,它可以是杀人剑,也可以是活人刀,所以佛法弘扬可以借助这些网络、电视、微信去做一些事情。
最近我也上过网络,有一些家长表达了他们深刻的担扰,青少年沉迷在网络上,大信息时代也是五浊恶世,这些科技的东西日新月异,对于心性的稳定是有障碍的。孔子有句话,;君子思不出其位,你安分守己,干好你的本分工作,这些高科技信息越简单越好,人应该过一份简单的生活。现在很多人离开这个手机就活不下去,那真的就是中毒了。有时候应该把手机,把网络屏蔽掉,过一份自然的生活,回归心性本然。
虽然是这样说,佛法的弘扬方式有很多种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怎么走进社会的各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载体传达的是什么信息。佛法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但他只是弘法的方式与时俱进。佛法的原理,终极的解脱目标,出世间法的本质,这是不能与时俱进的,这是超越时空的。保持原有的原则,方法操作层面可以与时俱进,他的价值要如如不动。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