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全文网

王安石《葛溪驿》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06:03:12作者:药师经全文网
王安石《葛溪驿》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葛溪驿鉴赏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相关试题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阅读答案
(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答案要点: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二:
(1)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你觉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2)古典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通常借梧桐抒发愁思:孤独怀人,寂寥思乡,爱国愁绪等。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晏殊《清平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三: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2.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
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

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全文网